有哪些FDA认证,CFDA却没有批准的药品或医疗设备?
身边大多数人都以FDA标准作为心目中可不可用的标准…但我们也知道各国情况不同,认证标准也不同,所以相互之间并非那么认可。
那么就中美而言,好奇地想讨论下,有哪些FDA已经认证,CFDA(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,现改为NMPA(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))却未曾批准的药品或医疗设备呢?
分享
忘记密码?输入邮箱来帮助你重置
杂草控制
这个近期最著名的要数2019年中国EGF化妆品集体被定义为非法添加的事件了。
(关于EGF,可以阅读下「抗衰实验室」君的这篇:由「高级PRP」说开去:生长因子EGF,FGF与β-FGF(bFGF)到底都该怎么用?)
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事件开端。
起因
2019年1月10日,CFDA(后NMPA)突然发布了“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(一)”,明确表示:
EGF(Epidermal Growth Factor)不得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。在配方中添加或者产品宣称含有人寡肽-1或EGF的,均属于违法产品。
这个事情太突然了,毕竟这个噱头已经用了差不多2年了,怎么说停就停了呢?要知道,当时EGF处在宣传风口,如日中天。且宣传画风都是这样的:
可以修复「各类受损」,激发「年轻原动力」。啧啧。
如果你去淘宝逛一圈,画面大概这样:
毕竟事情刚刚发生,宣传的惯性依然不小。突然间走下神坛事出必有因。
定义乌龙
事情源自于一次误定义。
「EGF」一词的直译是「表皮生长因子」,而一直以来所谓「寡肽-1」是被认为与「EGF」划等号的。
那我们来看看这个「寡肽-1」又是什么。
「寡肽-1」英文是「OLIGOPEPTIDE-1」,在欧盟数据库中的定义是“ Glycine, oligomer with histidine and lysine” ,简而言之就是一个「未经过修饰的三肽」,可以说定义非常含糊。
美国CIR(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)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,于是在2013年将「寡肽-1」重新命名为「棕榈酰三肽-1(Palmitoyl Tripeptide-1)」
那么问题来了,但凡能被叫做「生长因子」的都是由N多氨基酸组成的(氨基酸>=50即定义为蛋白质),那么「寡肽-1」(即便被改叫为三胎也还是很“寡”),一个仅由2-6个氨基酸组成的低聚肽又是如何担当得起「生长因子」的重任的呢?
答案当然是不能的。
因为「EGF」根本就不是「寡肽-1」。
真正的「EGF」是由53个氨基酸组成,相对分子量约为6000道尔顿的小分子多肽,即「53肽」,又称「人寡肽-1」,一字之差。
「人寡肽-1」,即「EGF」一直以来在国内的主要用途是仅作为医用外用制剂使用,用于皮肤烧烫伤创面(浅II度至深II度烧烫伤创面),残余创面,角膜移植、术后创口 、溃疡 、褥疮等的治疗中,但用于化妆品原料中则一直以来是一个off – label 的灰色区域。
推荐阅读:医美中常有哪些标签外(Off-label Use)的运用?
事发
能被称作「生长因子」的东西,其实都有一点「矫枉过正」的风险:比如细胞生长不可控,结节增生等。
但事物的风险,往往取决于使用方法,而不是事物本身。
彼时的国货市场上,EGF以以下两种类型为主:
冻干粉
精华液
其实都是比较温和的用法,其最大的副作用可能就是“没用”。
但这时候就有人打起了注射EGF的主意,有打头皮为了生发的,有打下巴为了好看的:
请注意,这是11月22日的新闻。也就是说,1个多月之后,药监局就对EGF在化妆品原料使用由「不表态」转为「违法」。
如今,你虽然还能再SEPHORA官网上看到印着大大的「EGF」的产品:
但「国货之光」却总是被一些「猪队友」坑得荡然无存:
王小豆
草老师出现了! 🙂
Toronto多大多S
Dysport (丽舒妥)
目前大陆貌似只批准了BOTOX(保妥适)和兰州衡力。
附图:
A-Kappa
「药妆」这个概念算不算?
总觉得便宜了霓虹。